如果詢問日本人說到日本茶的話會想到哪一個縣市,應該大部分的人都會毫不猶豫的回答靜岡縣吧!實際上根據日本農林水產省的資料顯示,靜岡縣一直到令和元年的時間為止,的確都是日本茶葉生產量第一名的縣市。在便利商店、自動販賣機上賣的保特瓶裝茶,幾乎也都是標示著茶葉產地來自靜岡縣,可見日本茶與靜岡縣已經是非常密不可分的關係。今天就要來介紹給大家關於靜岡縣日本茶的秘密,為什麼日本茶在靜岡縣會如此出名呢?又是什麼原因讓這裡的茶葉能成為日本第一呢?有興趣的人就跟著我們一起繼續看下去吧!
關於種植茶葉的條件
到底為什麼靜岡縣的茶葉會這麼的有名呢?這就不得不先來說明一下關於栽培茶葉時有哪些必要的條件了!茶葉的栽培主要受到氣候以及土壤兩個因素很大的影響,尤其是當地在冬天時的氣候幾乎決定了這個地方是否是適合種植茶葉的關鍵。接下來就來更進一步的說明。
氣候條件
- 適合栽種的年平均氣溫約14~16℃左右,冬季最低氣暈不可低於零下6℃。
- 栽培期間時氣溫最低至15℃的日子不得少於80天,而栽培期間時最低至5℃的日子則不得少於210天。
- 年降水量須達1,300~1,400mm以上,栽培期間的4~9月期間則至少須達1,000mm以上。
- 非颱風、冰雹常發生主要之氣候環境。
- 另外若是日夜溫差十分明顯且穩定的區域,則茶的品質會來得更加好。
土壤條件
- 必須兼具良好的排水性及通風性,另外保水性也是必須的。
- 能讓茶樹的根伸掌的土壤深度最低要有60cm,但最理想的則是達1m以上。
- 土壤中的礫成分比例不能過高。
- 土壤的pH值約在pH4~pH5的酸性土質(一般作物較適合pH6~pH7)
其它補充
- 為什麼茶樹都是矮矮小小又圓圓的呢?
我們可能不一定去過茶園,但應該也都在電視廣告中看過不少次茶園的景象。有沒有發現到,為什麼茶樹都會被剪成方圓型的樣子呢?其實以前的茶都是種植在自家的庭院,當時也沒有必須把茶樹修圓修矮的認知,都是任茶樹自由生長。但因為喝茶習慣逐漸普及,便將茶樹栽植統一到一個區域,之後就發現這樣非常不便於採茶,因此就試著將茶樹從中修半,發現這樣反而還讓生長的枝數增加了,最後就變成大家現在知道的茶園的樣子了。另外修剪成半球型其實是為了配合採收機械形狀的緣故。 - 為什麼茶園都要種植在山坡斜面上?
由於茶葉的栽培條件較為嚴苛,在日照、土壤、水分、氣溫上都必須達到一定的條件,因此除了斜坡面的日照會來得較好外,排水性也相對較佳。加上茶葉適合在日溫差大的環境生長,因此大部分的茶園都會在高山上,這也是我們聽過很多有名高山茶名字的由來。
|你可能會有興趣|日本茶基礎入門篇:想喝日本好茶,就得先認識茶!
關於靜岡縣產日本茶
靜岡縣縣內不論是茶園面積,或是茶葉收穫量,目前約佔全日本的40%,可以說是名符其實的日本第一。並且以靜岡縣山區為主,從牧之原、磐田原等,一直到大井川、天龍川流域為止,都是靜岡縣的產茶區。不僅地理位置造就適合生長茶葉的環境,甚至連氣候都配合得恰到好處。再加上不斷精進的生產技術,便使得靜岡縣茶葉的名氣更為響亮。
上圖為日本主要生產茶葉的縣,以靜岡縣為首,緊追在後的為鹿兒島縣,接著是三重縣、宮崎縣以及京都府。不過其實各地都有各自的茶葉特色,只是以茶的生產量來說靜岡縣的數據目前仍暫居龍頭,不過這幾年來倒是有快被鹿兒島上追上的趨勢。
靜岡縣的地理環境
講解完了茶葉需要生長的條件後,靜岡縣的地理環境又是如何呢?
靜岡除了北部的御殿場、井川,南部海岸沿線的清水(興津)和御前崎,相對較靠近海的靜岡市及濱松市的市區,以及標高較高的山地外,基本上靜岡縣所有的環境條件都滿足茶葉的生長環境需求。
另外前面也有提及茶的栽培須年降水量達1,500mm以上,特別是在茶葉生長期的3~10月之間更需要平均達至少1,000mm以上,而這樣的降水條件更是幾乎靜岡縣內全域皆有達成。
另外也由於靜岡縣的栽培茶葉歷史悠久,自然也成為了在生產茶葉上技術最先進及優良的區域。不論是栽培技術的累積、製茶機械的管理等,都有不少大企業在此不斷精進技術。光是靜岡縣內的製茶加工業者就多達約600多間,並流通至全國各地,佔了全國生產量的將近7成比例。
加總起來,靜岡不論是在地型或是氣候上,甚至是在茶葉發展上的技術、經驗,都大大滿足了栽培茶葉的最良好條件,這也就是為什麼茶葉能在靜岡縣佔有一席之地了。
靜岡縣的茶葉歷史
那麼靜岡縣最一開始的茶葉啟源究竟是來自哪裏呢?
其實日本的茶葉也是從中國傳入,據傳於奈良到安平時帶這這段期間,從日本到中國(當時為唐朝)的遣唐使以及留學僧們將茶葉帶回日本。但由於當時茶葉是屬於相當高級的東西,因此只有像是僧侶或者是貴族階級、皇族才能夠飲用。一直要到鎌倉時代後期才漸漸擴散至武士階級,真正地深入到民間則是普遍被認為是在江戶時代之後才開始。
而靜岡縣的日本茶發展則是於明治時代開始的。明治維新之後,開始有人在靜岡縣中西部的牧之原台地進行了開墾,因此茶園的面積在這時候大幅增加,也帶動了茶葉的生產量,接著到了1899年清水港開港,開始了茶葉的外銷輸出,配合著內部的生產量增加與外部的流通快速,靜岡縣的茶一口氣在國內外打開了知名度,也因此牧之原台地這個地方,也有日本第一茶園的美名。靜岡縣的日本茶第一地位,也就這樣漸漸地建立了起來。
靜岡縣名茶介紹
靜岡縣的茶葉依產地的不同各有各自獨特的魅力與特徵,不論是在茶獨有的澀味、甜味,回甘的味道以及茶香上都各有千秋。今天就要來給大家介紹4款來自靜岡縣出產的名茶,讓大家好好認識一下它們!
掛川茶
掛川茶,顧名思義出自於靜岡縣中西部區域的掛川市。
又特指由「深蒸製法」而製成的「深蒸茶」為主。「深蒸茶」的意思是比起在處理一般的茶葉上,更花上2~3倍的時間好好的蒸製茶葉,這樣製作出來的茶葉喝起來的味道層次更加豐富。而長時間的蒸製也能夠破壞茶葉的纖維組織,在泡茶時茶葉的大部分成分因此較易溶於水中,因此健康程度也稍微高於其他類型的茶,泡出來的茶色也相對較農較深。
掛川市這個地方相較於全國平均日照時間長,茶園也建在斜度恰好的丘陵地,因此幾乎是在擁有良好日曬的環境下生長,因此兒茶素含量相對較高,所以掛川茶也有一說有抗癌以及降低膽固醇的作用,不過也因此掛川茶喝起來就無可避免地仍會帶有些許的茶的苦澀口感。
本山茶
本山茶屬於靜岡縣內歷史最悠久的茶,推斷約在800年前左右就已經存在了。因此稱作本山茶的意思,就是因為它是茶的「本家、本元」的緣故。
本山茶是種植在日夜溫差十分大的高山環境,且整體種植坡度更陡斜。由於本山茶的茶葉較為柔軟,因此它的蒸製方法採用了極端短時間的「淺蒸製法」,既較不容易破壞茶葉,也能保留住較多茶葉原有的香氣,是本山茶的最大特徵。
由於在日夜溫差極高的環境下生長,本山茶也因此生長得較為緩慢,相對的反而有充裕的時間培育,茶的甘甜感更顯著,回甘的感覺也更為強烈。泡起來的顏色接近透明的金黃色,這也是因為淺蒸法的緣故,在沒有破壞太多茶葉本身的情況下,較不易溶出茶本身的成分。剛好和掛川茶是完全相反的茶葉類型。
川根茶
川根茶產地位於川根本町,位於大井川流域上游的山間地,由於使用了「中蒸製法」,便是介於「深蒸製法」和「淺蒸製法」之間,因此茶的苦澀味、甜味、回甘口感都是藉於這兩者之間,也因此味道上會是最恰到好處的平衡。
川根茶的茶也以手摘採茶較多而聞名,且大多數為自家農園而非企業茶園,因此充分的利用了大自然賜予的資源,茶葉的味道上也就來的更加自然且柔和,是品質非常高的茶種。
天龍茶
聽到天龍茶的名字有沒有就覺得很不一樣了呢?(笑)
和川根茶一樣,天龍茶自古以來就屬於高品質的茶種之一,到現在也都是透過生產者在廣闊的茶園中一片一片的手摘方式收成茶葉。天龍茶的產地位於天龍川上游,即便是夏季,清晨與傍晚也都會有霧氣、日葉的溫差也強烈,是培育優良茶種的絕佳環境。
天龍茶泡出來的茶色是淡淡的透明黃綠色,茶香味十分濃厚,且十分回甘。製茶方式則和川根茶一樣同為「淺蒸製法」。
總結
看完之後是否有對茶葉以及靜岡縣的日本茶有了更多的了解呢?下次有機會進到便利商店挑選茶飲時,不妨看看瓶身上的標示茶種是來自哪裏,有機會做個比較讓自己對茶有更多的了解與認識吧!